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NO.744 第744期| 什麼是創新?

策劃人:李南南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非常虛的話題,就是創新的本質是什麼? 之所以要聊這個,是因為我最近在咱們得到App裡偶然讀到了一本電子書,是採銅老師的《精進2》。他的前一本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我當年讀了就很受啟發。這本《精進2》,雖然是續作,但是它的野心比第一本還要大。你看,它的副標題叫“解鎖萬物的心智進化法”。 這聽起來有點像吹牛啊。有什麼方法,可以解鎖萬物?換句話說,萬物,有什麼共同的關鍵,是可以被解鎖的? 讀完了採銅的這本書,發現還真是有。 你想,萬事萬物,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進入了人類的視野,這些事物,就是人類世界中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輪船是航海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平時吃的罐頭,是食物保存問題的解決方案;組建一個團隊,是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萬事萬物都是解決方案。 再看深一步,萬事萬物,不僅是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它也內含了一對矛盾。 此話怎講? 比如輪船,它就內含著一個矛盾。就是怎麼才能在增加穩定性的前提下,讓船身的阻力更小。你看,矛盾出現了吧?因為要想增加穩定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船身變寬。但是,寬了之後,又勢必會增加前進的阻力。一邊要提高穩定性,一邊要減少阻力,這就是設計輪船要平衡的矛盾。 再比如罐頭。你不僅要讓它更密封,更結實,而且還必須得讓它容易打開。你看,密封結實和容易開啟,這又是一組矛盾。 再比如組建團隊,增加人手是為了提高效率。但人一多,又意味著溝通成本要增加,這又會降低效率。這也是一組矛盾。 你看,我們生活周邊的萬事萬物,都內含了一組矛盾。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在艱難地平衡著這組矛盾。 好,那我們就回到今天話題的核心:創新的本質是什麼呢?我讀採銅這本書,有一個小體會,創新的本質,就是找到萬事萬物內含的那個矛盾,然後把它轉化成別的矛盾。 為什麼人類的大部分努力,都不算是創新?根子就在這裡。因為絕大多數努力,都是在原有的矛盾裡面打轉轉,沒有推動老矛盾轉化成新矛盾。 比如說,你手下有10個人幹工作。核心矛盾是工作量大和人數少。那怎麼辦?你讓他們加班。八小時不夠,那就996?996再不夠,就乾脆不休息?這麼幹,只是把這只駱駝往最終被壓垮的極限去逼而已。原來事物中的矛盾還在嘛,很多努力只是讓這個矛盾脫離了平衡,往極端去演
最近的文章

NO.732 羅胖精選 | 你相信“人月神話”嗎?-什麼是“人月神話"呢?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最近,我們欄目的策劃人,王占景老師推薦我看了一部紀錄片,是講波音飛機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其中有一句話,給我印像很深。 這家飛機製造廠,其實就是一家總裝廠。飛機上的全部零部件都來自其他地方,比如座椅來自德國、機翼部件來自中國。你能想像出一架波音747飛機上總共有多少個零部件嗎?600萬個! 而且,這600萬個零部件,可不是像生產汽車那樣,靠機器人、流水線來自動裝配,它基本是靠工人手工組裝起來的。你可以想像,這600萬個零部件中,不管是一顆螺栓沒有擰緊,還是一顆螺絲釘掉進了引擎或油箱裡,一點點小問題,都會給將來的飛行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那部紀錄片講到這裡的時候,一位接受采訪的老師傅說了一句話,原文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質量是質量,數量是數量,你不能用質量去代替數量。 什麼意思? 你想,如果說這架飛機由600萬個零部件組成,那就一個都不能少,你不能說我這599萬9999個零部件都是質量最上乘的,也全部精準組裝到位,但有一個零件不見了,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肯定不行啊。它質量就是有重大隱患。 我父親也告訴過我一個類似的小故事。他年輕的時候,學過放電影。那個時候的電影放映機都是機械的,機械結構非常複雜。而放電影的人都要學怎麼拆卸和安裝放映機。有一次,他就拆了,也裝了,也能正常放映了,但是就是多出來一小碗螺絲。老師傅就白了他一眼,說,既然多出來了,就是多餘的,你就扔掉吧。這當然是擠兌他的話。雖然看起來運轉正常,但是因為這數量上出了問題,質量上一定有隱患。雖然眼下並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你看,質量是質量,數量是數量,你不能用質量去代替數量。 這句話之所以值得回味。 是因為它裡面有一個道理,就是: 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是不能相互替代和轉換的 。 用一個抽象的總體的指標,沒法理解一個複雜的事物。 可能有人覺得,這個道理實在是太普通了。 這還用說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說的不就是數量和質量之間的不對稱嗎? 下象棋,你車馬炮俱全,但是還是可能被對方將死。 這說的也是 數量 和 質量 之間的不對稱啊。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呢? 但是,這個道理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好懂。人類日常的很多誤區就是這麼來的。 比如,比較兩個國家的實力,我們喜歡用GDP數據或者是軍事裝備的數量來比較。 好像也能

NO.737 羅胖精選| 老闆去哪兒了?-沒有老闆我們該如何下決策?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昨天我們講到了一個話題,叫開一個“ 內心董事會 ”。 簡單說,就是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你可以做一個思想實驗,把各種利益相關方,拉到這個假想的董事會上來開開會,幫你做決策。 這麼做的好處至少有兩條, 第一, 並不真正驚動利益相關方 。 第二, 就是可以考慮到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利益相關方 。 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利益相關方,那他還重要嗎? 重要啊。比如說,關於環保,就有人提出來,之所以有環境保護問題,就是因為缺少利益相關方的在場。誰啊?我們的子孫啊。我們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指的不只是現在活著的人,也包括現在還沒有出生的人啊。但是,這個世界的所有決策,都是由活人做出的,子孫們並沒有在場投票,所以,我們就總會傾向於把地球上的資源用光用盡,侵害他們的利益。所以,有人就提出來,要像公司裡面設立獨立董事一樣,有人代表子孫來參與決策和投票。 你看,這個例子說明,我們人類的決策機制其實是有重大缺陷的,不管我們多麼想周全地照顧到所有各方利益,總有一些維度,一些立場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 這對一個事業,一個組織的長遠發展,就有很大的威脅。不僅是對於全人類啊,即使是對一個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段企業的製度發展史。 最早的企業,不用說,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負責經營,獲取收益也好,承擔風險也好,都是他自己。但是後來,就出現了有限責任公司製度。 簡單說就是,投資人只承擔出資範圍內的責任。 這看起來很公平,對吧? 出多少錢,承擔多少錢的責任。 但是你想,每個股東都只對這點錢負責,他對公司就沒有什麼責任感了。比如說你買了某家公司的股票,你真對那家公司有什麼責任感麼?那誰在負責?當然就是公司的管理層,尤其是高級管理層。 這就引出一個新的問題: 管理層是花別人的錢給自己掙錢,這就讓他們的權力大於他們的責任 。很容易出問題。 倒轉個兩三百年,亞當·斯密就因此堅決反對有限責任公司,你別看他主張自由市場,他其實反對我們現在由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自由市場。 他的一句名言是:“ 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管理別人錢財,而不是管理自己的錢財。他們絕不會像私人合夥公司的合夥人那樣時時刻刻都小心翼翼地看管錢財 。” 圖解國富論(新版)2019 點擊這前往購買 不僅亞當·斯密

NO.736 羅胖精選|怎麼處理“棘手問題”?-處理“棘手問題”的一個很有用的心法,那就是組建一個你的“內心董事會”。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昨天我們說到了一個詞,萬維鋼老師發明的,叫“棘手問題”。當你要對社會、對他人負點責任的時候,棘手問題往往就來了。這種問題,沒有明確的路徑、沒有清晰的目標、甚至根本就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性,你只能不斷跟它搏鬥,和它共存。成人世界裡,有大量這樣的棘手問題。 你面對的是單純問題、兩難的問題還是棘手的問題?? 好,那怎麼辦呢?難道只能苦苦煎熬、見招拆招、甚至是束手無策嗎? 也不是。今天就跟你聊聊,我自己覺得處理“棘手問題”的一個很有用的心法,那就是組建一個你的“內心董事會”。 請注意,這個董事會不是實體的,不是一幫人坐在這裡開會,而是在你內心裡組建的,是需要一點想像力的。說白了就是你一個人的一種思想實驗。 >>老闆去哪兒了?沒有老闆我們該如何下決策?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點擊這前往購買 我舉個例子。前兩天,得到App三週年的活動上,我們《每天聽本書》團隊的負責人阿獅,做了一個演講,說她是用什麼心法,來管理一個有長期目標的產品的。 我們得到App裡的《每天聽本書》這個產品,聽起來概念很簡單,就是用20到30分鐘的時間,幫助你解讀一本書的精髓。這種產品不就是選書、寫稿、品控、製作、上線不就行了嗎?沒有那麼簡單。 這個產品包含了非常多的維度。反應要快、品質要好、短期要能覆蓋成本、長期要能積累價值、還要能滿足各種合作者的訴求。要想把所有這些都平衡好,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棘手問題”。 所以,阿獅就講了,她作為這樣團隊的負責人,在各種選擇關頭做判斷的方法,就是假設自己有一個決策團。這個決策團由她假想出來的六個人組成。 第一個人,是一個現在掏錢訂閱的用戶。 給這樣的用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新書。市場上剛剛熱起來,馬上要成為話題的新書,讓用戶用很短的時間做個了解,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知識服務。用戶能靠這種服務,和社會的熱辣議題保持同步。 所以,一個現在的用戶,坐在假想的內心董事會上,他會為那些高價值的新書投上一票。所以他們的團隊就這麼幹,我們的主編,幾乎是守在各大出版社的門口。直接拿人家還沒下廠的排版文件,回來和作者老師磨稿子。這是什麼效果?新書上市之日,就是聽書產品上線之日。要做到這個速度。 但是董事會上只有這麼一

NO.730 羅胖精選||高手是怎樣煉成的?-成為高手的過程,不是一個更放縱自己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受到約束的過程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頒給了一部紀錄片,叫做《徒手攀岩》。我早就知道這部片子的大名,但是最近才有時間把它看了。看完之後,給了我一個巨大的啟發。 什麼啟發?先賣個關子,咱們後面再說。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部片子。 《徒手攀岩》記錄的是一位叫做Alex的職業攀岩運動員,徒手爬上一座懸崖的過程。那座懸崖,叫做酋長岩,在美國的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這塊岩石,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一塊單體花崗岩。高914米,比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迪拜的哈利法塔還要高。紀錄片裡有一個鏡頭,Alex在上面爬的時候,就像螞蟻一樣渺小。我在節目文稿裡放了一張照片,你可以感受一下,有多麼地驚險。 請注意,這是徒手攀岩啊。沒有任何工具和保護措施,在近乎筆直的懸崖上,要往上攀登將近一公里,全程要幾個小時。攀岩者全身的重量,只靠手指和腳尖支撐。而支撐手腳的,可能只是山崖上一塊不到2厘米寬的突起。當前進的時候,也就是要換手換腳的時候,全身的支撐點會減少到兩個。只要一次失誤,只能是粉身碎骨,不會有第二種可能性。 即使是在專業的攀岩運動員看來,這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說白了,就等於送死。但是在紀錄片中,Alex說了一句話,非常地奇怪,他說:“風險和後果是兩回事。徒手攀岩的風險很低,只是後果很嚴重。” 哎,這話什麼意思? 只要抽身出來一想,就明白了。我們每天出門上班,如果出車禍死了。這個後果確實是很嚴重。但是這件事風險很高嗎?不高啊。只要你小心走路,駕車,遵守交通規則,風險是可控的啊。 你再想,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城的人來說,突然置身在大城市的車水馬龍中,他是不是也會覺得很恐慌,覺得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地獄,分分鐘要被車撞死。但是如果你從小生活在城市,逐漸掌握了過馬路的行為規則,那你就明白Alex那句話的意思了:風險很低,只是後果很嚴重。 所以,徒手攀岩這個事,問題僅僅在於,它的風險是不是可控的? Alex的答案是:可以。只要勤於練習。 你知道他為了這次攀爬,準備了多長時間嗎?不是幾天,不是幾個月,而是八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Alex在不同的條件下練習攀岩。光酋長岩,他就帶著繩子爬過將近60次,一遍一遍地考察路線。每次攀岩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記筆記。岩石上,哪個地方有一個微小的凸起可以藉力,哪個地方手和腳應該怎麼配合,Alex都熟記在胸、倒背

NO.726 羅胖精選| 找到你的旋轉飛輪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裡是羅輯思維。 有一個詞,你肯定很熟悉了:飛輪效應。它講的是,我們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你在做的事情和事情、業務和業務之間,要彼此咬合,相互促進,最後威力才能越來越大。 但是,這個飛輪,到底是怎麼轉起來的?它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劉潤老師在他的最新課程《商業洞察力30講》中,給出了答案,非常精彩。 那今天的羅胖精選,我們就來聽聽劉潤老師的講解。 看透複雜世界,破解決策難題。歡迎收聽《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 變量,是節點;因果鏈,是線段。但是線段有頭就有尾,能量從頭傳到尾,就結束了。那麼如果,我們把結尾和開頭也用一條因果鏈連接起來,形成閉環呢? 這就構成了一個“迴路”(Loop)。迴路相對於線段,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它會一圈圈不斷自我增強,一圈圈不斷自我調節。 這一講,我們就來學習增強迴路(Reinforcing Loop),這個系統中最強大的結構模塊。這也是系統動力學理論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你不妨對照文稿,多聽幾遍。 一位朋友問我:潤總,你的寫作能力是怎麼訓練出來的?《5分鐘商學院》寫了2季600多節課,出版了18本書,怎麼做到的? 我說:其實,這都是因為“幸運”。 讀小學時,我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很不喜歡寫作文。數學多好玩啊。作文,呵呵。 有一次,我在小學生報上碰巧讀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歲生日》,於是心血來潮也寫了一篇。寫都寫了,別浪費,我把這篇文章,交給了語文老師。 然後,我的語文老師做了一件讓我至今難忘的事:在課上朗讀了這篇文章,並表揚了我。 天啊!你知道我當時的感受嗎?像吃了5個雞腿、10個冰淇淋。我居然找到了一點寫作的樂趣。 因為有了樂趣,我開始經常寫,所以寫作能力逐漸提高。一條“寫作興趣-(+)→寫作能力”的因果鏈,出現了。 寫作能力提高,導致我的文章被更多認可,反過來又增強了寫作樂趣。從“寫作能力-(+)→寫作樂趣”的因果鏈,反過來也接上了,一個閉環正式形成。這就是“增強迴路”。 什麼是增強迴路?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又增強因,形成迴路,一圈一圈循環增強,就是“增強迴路”。 想像一下,你用麥克風對著揚聲器說話的場景。麥克風、揚聲器之間,形成了一條一圈圈增強的“迴路”。你溫柔的聲音,被循環放大,幾秒之內就成為尖銳的“嘯叫”,讓所有人捂上耳朵。這就是“